年底了,文娱行业的你还要换工作吗?

更新时间:2018-12-05 09:42:21点击次数:2181次字号:T|T    


横店影视城背后的公司叫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有一个公众号,叫“看横店”。这个号在今年 5 月 23 日的时候,发过一篇推送文章,标题叫《影视工作室遍地开花 横店为逐梦人带来希望》。

这篇文风雷人的文章,就像大多数企业公众号,主要就是在自卖自夸,说横店对影视行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能实现梦想的地方。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制片人、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曾经动情地说:“东阳横店是最懂影视的。”

结果在这篇文章发出来的 5天之后,5 月 28 日,崔永元在微博上发了几张合同的照片,引发了整个中国影视行业的震荡,轻而易举地让“横店为逐梦人带来希望”这句话看起来像个笑话。


今天下午,这位侯鸿亮出席一个行业论坛,说的话变成了“的确,因为此前的行业乱象,电视台版权价格飙升,制作费用也在飙升,但没有每年呈现出更多好的作品,这个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因为某些契机,促成了如今的整顿。整顿的目标方向,是希望行业朝着更良性、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向前发展。”这个论坛的主题叫“破局与重塑”。


是的,事已至此,局已经破了,也只能寄希望于“重塑”了。


01


前天开始,一张《横店工作室会议内容》的截图在影视圈广为流传,显示税务总局下发的相关文件已经送达浙江税务局,闹了影视圈半年多的“税改”消息似乎正在落实,影视公司要开始“补税”了。


按这张截图上的信息,从自查自纠到上门抽查,这次补税分成四个阶段,横店试验区的工作室需要按 16 - 18 年三年总收入的 70% 以上按个人劳务计算税款。算下来,工作室补缴的税款占到总收入的 20% 左右。


这个截图上的信息未被官方证实,但实际情况可能不会差太多。侯鸿亮今天出席那个论坛的时候提到了,这两天四大协会和税务总局确实开过一个沟通会。


这次税改的核心,是征税方式从“核定征收”到“查账征收”的改变。这个征税方式改变的本质,本质是向高利率的头部影视公司、明星工作室多征税。


受那张截图的刺激,昨天影视板块指数跌了超过 4%。根据《券商中国》的统计,从崔永元发了那几张照片的 5 月 28 日开始到今天,半年时间里影视指数跌幅达 44%,唐德影视等四家公司跌幅超过 50%,华谊兄弟、长城影视等 6 只也跌超过了 40%,影视板块整体蒸发了 1200 多亿。国内上市的影视公司基本都在半年内经历了股价的拦腰砍半。


这次“税改”导致的影视公司股价大跌其实是个必然的结果。


从 09 年创业板打开,华谊、华策接连上市之后,影视行业就从资本化的方向闷头狂奔。大量影视公司的核心业务从做电影变成了资本运作:把导演、演员、IP、发行环节里的优质资产尽量垄断,通过大量签约艺人的方式介入艺人经纪业务,用艺人经纪收入的稳定性对冲电影商品本身的风险性。


艺人经纪的业务开展得红火的同时,报表很好看,股价就上涨,融得的钱又拿去垄断更多的资源,形成一个封闭的链条。而“艺人工作室”这种避税圣物般的发明也应运而生。通过查询工商资料,你会发现范冰冰名下的企业有 14 家之多,其中 5 家由她担任法定代表人。


2013 年 A 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事件仅有 7 起,而 2014 年涉及该行业的并购事件共 44 起,公布了标的价值的并购 38 起,涉及资产价值 301.76 亿元。影视行业资本化的顶峰也造就了电影市场的“票房大跃进”,2014、2015 年的中国票房增长速度堪称奇迹。


好莱坞曾经有一个阶段与此很类似,是上世纪 20 年代派拉蒙为首的大型电影公司同时控制了制片、发行、放映三个环节,后来美国还出台了《派拉蒙法案》专门抑制这种操作。中国没有《派拉蒙法案》,但这次税改某程度上充当了这个角色。


然而“一刀切”的税改会有负面影响,就是大量利润率并不高的上下游影视企业,会受到无辜波及,例如大家调侃中的“影视圈民工”——编剧。


年中的时候有很多编剧工作室因为在新税法下要补缴太多税而直接导致倒闭的消息传出。其中的核心原因是,对编剧的成本统计存在误区。“查账征收”的新税收方式下,会把无法量化的脑力劳动产品视作成本为零,所得即利润,所谓“一刀切”。明星一次性收到 1000 万款项有可能只花了 4 天时间去片场走一圈;而编剧收到 1000 万之前,可能花了 5 年磨了三十版本子。


类似编剧这样的影视行业链条上下游岗位,还有很多。如果按照对艺人工作室的税收政策去一刀切,会误伤太多人。


但昨天,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刘和平昨天发了条朋友圈,说编剧委员会已经跟税务总局领导沟通过了,编剧行业“关于三年补缴应纳未纳税款对编剧行业已明确回复:按 2002 年国税字 52 号文件缴纳 16% 税款,未足 16% 补足即可。”


虽然余飞等编剧们带头提出的“法不溯及既往”诉求没有被满足,但至少不是传说中的 42%。编剧们熬夜改本子吃泡面还能加得起蛋了。


02


面对全面收紧的影视行业税收政策,“爱优腾”这些网络平台似乎展现出了比传统影视公司更大的敏锐度。今年 8 月,“爱优腾”联合六家影视剧制作公司,发过一个声明,严格控制各家平台上的影视内容中,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的 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 70%。


一个月后,9 月份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里,也明文规定了的“全部演员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


在限制演员成本这件事,爱奇艺今年有个很好的案例:《延禧攻略》。于正提过,这部戏演员总片酬 2400 万,只占整体 3 亿制作的 8%。而这部片酬占比超低的网剧成了 17 年最大的爆款,总播放量一百多亿。


剩下来的钱去哪儿了?任性的于妈把钱都砸向了道具、服装、场景,据说光服化道就花了过亿。


最近热映的《无名之辈》也是个正面例子。陈建斌、任素汐、章宇,几个没有流量、但是性价比很高的演员,一个经过话剧市场检验的本子,几乎没有大规模的硬广宣发。


但还是那句话,《无名之辈》这样的成功太具偶然性。甚至,要不是韩寒在《无名之辈》上映几天后在微博喊了一嗓子,一众明星跟进转发(该微博转发量达 5 万次),这部电影的走势会不会这么顺利逆袭到 4 亿票房,还得打个问号。


而在《无名之辈》上映之前,11月电影市场本来是众所瞩目的“好莱坞月”。


从国庆档几部声望颇高电影票房大败之后,电影市场进入了极其萧条的一个月。其中 10 月 23 日至 25 日,连续三条的票房在 3500 万上下。这是什么概念呢?去年全年票房 550 亿,算下来评价一天 1.5 个亿。


经历了冰点之后,这个月《毒液》上市,六天破十亿,算是解救了电影市场,行业的从业者集体长出一口气。在之后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摘金奇缘》等好几部热度很高的电影也将接连上映。


在中国电影市场奔着 600亿年度票房去的今天,仍然依靠好莱坞救市,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过去这些年,hollywood is dying 的论调非常盛行,甚至中国电影的从业者对好莱坞本来已经不抱希望了。除了靠着 IP 出续作的电影能够在中国获得好的票房成绩之外,这些年好莱坞新电影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案例很少。


反倒是低成本、小语种、高类型化的批片在这两年给过从业者惊喜。《摔跤吧爸爸》,一部引进成本百万美元级别的电影,换回来13亿的票房。《天才枪手》和《看不见的客人》这种以往都不会在引进片工作者考虑范围内的片子,在国内拿到 2 亿和 1 亿票房,尤其是后者是在网上资源已经泛滥的情况下才来中国上映的。


这几部电影的成功导致了现在引进片(批片)行业都在赌,哪个国家的引进片会成为下一个趋势。2017、2018 两年国内上映了 20 部出头的日本电影,远高于过去几年,正是这个原因。但目前最好的日本真人电影的中国票房,也只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不到 1 亿的水平。


但引进片从业者们都还在赌,毕竟《摔跤吧爸爸》背后的运作公司创世星,也是连续押注了 5、6 年的印度电影才换回来一部“摔爸”的。


小成本的批片会成为业内焦点,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想投资高成本的项目了。今年以来,炒老 IP 的《英雄本色2018》,票房几千万;吴亦凡梁朝伟加持的《欧洲攻略》票房1.5亿;开心麻花《李茶的姑妈》票房上映前预估 23 亿,上映一个多月勉强超过 6 亿。范冰冰“阴阳合同”中的项目《大轰炸》,本来应该在上个月月底上映的,但因为税务问题的爆发直接放弃公映了。题外话,据说范爷拿的这三千万片酬之后,电影里她只露了一个镜头。


在票补退潮之后,电影行业发现套IP其实不管用,流量鲜肉也带不动票房。2015 年票房奇迹时期的“三板斧”全面失效。


03


好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整个文化娱乐行业的 2018,看起来满目苍夷。


“流量明星的消亡”成了下半年产业媒体最高频的观点之一。鹿晗的《甜蜜暴击》首播收视创湖南卫视近年来“收视新低”,开演唱会则把黄牛坑上了天台,原价 300 多的票黄牛现场卖几十块——两三年前只要有他出席的活动或者综艺都可以轻松炒到上万元。电视剧女王杨幂的转型之作、可能是她职业生涯演技最好的作品《宝贝儿》,票房惨到两千多万。年初业界保守预计的 600 亿全年电影票房,过了“金秋” 10 月之后,现在变成了一个需要博运气的目标。


看起来,前几年影视行业极端资本化的恶果在今年我们“自作自受”了。


但贾樟柯说,去年中国拍了800 部影片,产能过剩,如果能借这个契机回归正轨,是一个转折,也是一件好事。


转折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首先,创作层面,影视行业的“工业化”有机会建立起来了,我们有机会建立一个比较健康的协同和分工秩序。过去几年,由于资本助推,使得影视投资过于向演员集中。一部戏主角的片酬拿掉总制作成本的一半,还有多少钱留给制作呢?这使得像编剧、配乐、灯光等专业环节的制作非常薄弱。横店的跑龙套,上一份工作可能真的是在工地或者工厂。


冯小刚现在万人嫌,但是两年前他说过一翻实话:“我让道具弄一个晚宴的场景,可是他都没见过那种正式的晚宴是什么样的。你让他怎么置景?一个100人的剧组里,科班出身的大概五六个,即使算上演员,也只有10%的成员是专业科班出身的。而90%的工作人员都是没有经过培养的。我们需要大量的灯光师、录音助理,等等这些技术人员。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我们一年有700个电影摄制组,按平均一个摄制组 100 个人计算,一年就需要 7 万人。如果算上电视剧拍摄,恐怕需要 30 万人。”


当影视作品的成本结构变得合理了,健康的协同和分工可能会建立起来。影视行业的资金流向,可能会从以艺人工作室为中心,转变为输送给各种高水平专业机构。到时候北电的专业毕业生去剧组打灯,会变成一个不可耻反而很专业的事情。


其次,渠道上,传统渠道除了院线短期内无法代替之外,其他渠道的人才、资源、资金可能都会向互联网平台迁移。2017 年网剧市场规模是 258 亿,电视平台影视剧是 200 亿不到。这是网剧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传统电视剧市场。


而根据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发布的“2017网综报告”里提到,去年几大主流视频网站一共上线了 159 部网络综艺,播放量超过 500 亿,同比增长 120% 以上。但网综市场也开始有显著的头部效应了:去年排名前十的综艺播放量达 231 亿次,占总量的 42%。


头部效应明显是因为所谓“爆款”,而“出爆款”和“吃老本”也是网络综艺和电视台综艺之间一个明显区别。去年开始,从青年文化摘取元素炮制成全民综艺成了几大视频平台的常规打法——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偶像练习生》,腾讯的《吐槽大会》《创造101》等都成了现象级综艺。


几个月前,综艺市场曾经出现过音乐综艺扎堆上的现象。优酷的《这就是对唱》、腾讯的《明日之子》、湖南台的《幻乐之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和爱奇艺的《中国新说唱》,同一时期有五档音乐类综艺,而且各有特点。但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就是对唱》的负责人是《中国新说唱》上一季的总编剧,出自灿星和浙江卫视;《明日之子》的负责人来自湖南台的老班底,《中国新说唱》的班底也是浙江卫视出来的。


人其实还是那批人,只是换了个地方发光。


最后,或者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娱乐行业的投资者可能会真正开始“价值投资”。“摔爸”等小体量的引进片走火,实际上是电影行业的投资者找到了一个买到低投入、高质量项目的机会。尽管风险还在,但是比起投机地堆砌 IP、小鲜肉,已经要健康许多。包括《无名之辈》,以及大量从 First 电影节上走出来的《爆裂无声》这样的好口碑电影,其实比起很多商业大作是更有价值的投资标的。


当然,整个文娱行业的秩序重建,不是一个容易事。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德良接受“一财”采访时下的判断是,这个调整期的过程可能会持续三年。


所以,身在文娱行业的你,有决心扛过这三年吗?

(编辑:admin)
条记录

TOP

  • 娱乐淘金/
  • 行业/
  • 政策/
  • APP

资讯视频